2023年12月31日 星期日

2023霞喀羅古道之秋

     人會有夢想,而小時候的憧憬,往往會成為日後心中的夢想。

    故鄉在新竹縣的五峰鄉,父親在當地的分駐所當警察,記憶中,他經常要帶著米、愛吃的黑豆豉、醃菜到深山裡的駐在所去工作,後來才知道那地方就是「霞喀羅古道」,於是在心靈中,對那裡開始有了美好的憧憬。

    直到2019年,侄兒們結伴去走了古道全程,於是,兒時的憧憬成為了心中的夢想:哪一天,我也要到爸爸駐守的地方去一看究竟!

    當心中有了想要實現的夢想,便啟動了生命中的因緣際會,今年夏天,一位好友突然邀我參加「飛之旅」的霞喀羅古道健行,雖然明知這行程全程二十幾公里很不輕鬆,自己平常也沒在爬山,恐怕難以勝任,但為了心中的那份憧憬夢想,迫不及待地報名參加了!

    霞喀羅古道,西起新竹縣五峰鄉清泉,東至尖石鄉養老,全長約22.5公里,海拔約1500~2000公尺之間,是當地部落的交通要道,日治時期,為了討伐原住民而修築了許多駐在所,光復後一段時期,駐在所仍有警員駐守。

    在泰雅族語中,霞喀羅即「烏心石」的意思,相傳約二百五十幾年前,有一支泰雅族人移居於此地,因當地生長了很多這種樹木,便以此為地名。

    

    為了免於當天往返疲於旅途奔波,我們的行程是兩天一夜,一行16人分乘三輛九人座休旅車,第一天先到觀霧走檜山步道暖暖身,當晚住在清泉附近的民宿「遇見夏天的家」,那個老闆娘豪爽好客,能歌能舞,喝起小米酒來面不改色,很可愛哪!


觀霧檜山步道1號神木

    第二天(20231130)一早六點出發,乘車前往霞喀羅古道石鹿入口,路況不好,坑洞顛簸,第一輛車子不時要停下來移去路面的石頭障礙物等,一路搖晃中,天色漸明,彩霞曙色染紅了天邊。



    大約7點抵達石鹿登山口,大夥兒下車整理裝備,領取民宿為我們準備的「獵人便當」,便陸續出發。

    領隊羅飛小姐一再交代,切不可單獨行走,務必要結伴同行,萬一有什麼狀況好互相支援,並將團員分成幾個小組,預定在白石駐在所午餐,下午5時抵達養老出口,九人座車就在那裡等候。


    古道一開始路徑平坦,走起來輕鬆,兩旁杉木林立,天氣也不錯,令人心曠神怡。

    走到1.2K處有公共廁所,古道上除了此處外,只有白石駐在所有公廁,荒郊野外,公廁都十分簡陋,這是必然的啦!

    古道上沿路都有十分清楚的說明指示牌,真要感謝相關單位的用心!


    田村台駐在所立有解說牌,在大正6(1917)、大正9(1920)兩次羅喀羅事件爆發後,日人於大正11(1922)在此地設置了「田村台警察官吏駐在所」,以首任主管田村勇一的姓氏為駐在所的名稱。

    行到2K處。

    日據時代,日人將原住民的來往小徑闢建為警備道路,設駐在所以監控泰雅族人,光復後,古道成為造林及伐木之用,民國91(2002) 霞喀羅古道成為第一條國家示範步道,多年來因颱風來襲以致多處坍方,原本平整的步道因此必須下切或高繞,陡峭之處常要拉繩通過,使得原本路途遙遠的行程更加辛苦。

    2K3K之間遇見第一個高繞處,路徑變狹窄,部分路段須拉繩,在亂石堆中,一不小心可能找不到路。終於爬上了鞍部,一旁是大坍方,視野十分遼闊,遠山連綿起伏。




    雖然路途辛苦,但滿地紅葉,是療愈的情景。


    過了3K,不遠處就是前往霞喀羅大山的登山口。


    古道上的第一座木橋。

    仰頭望見紅葉垂掛於枝頭。

沿路時有傾倒的樹,這棵大樹滿佈青苔,年深日久與歲月同老。

    過了4K,繼續前行,走過木橋,目標仍在遠方。


    一路皆有紅葉滿佈小徑,走在這樣美麗的路上,心境也舒爽了!

    森林裡,林葉如綠霧一般,陽光透過樹叢篩下的光影,蘊釀了如夢般的情景。


    這棵傾倒的樹旁,是古道上楓紅落葉最美的地方。

    過了6K,抵達楢山駐在所,這駐在所設於大正十一年(1922),在戰略位置上不具重要性,但風景優美且位置適中,日人便將醫務所設於此處,光復後,改名為「青山派出所」,民國58年裁撤,如今只剩殘跡。


    過了7K,因坍方改道,拉繩下切後再高繞,路況不佳。


    遇見負荷重物的原住民朋友們。

    來到了介於9K10K之間的繩索吊橋,由繩索所搭建,窄窄的只有一人身寬,通行時雙手搭在兩邊繩索上,在劇烈搖晃中走到對岸。



    古道風景優美,經常會走在一旁石壁一旁懸崖之間。

    朝日駐在所,以前此地視野良好,可以看到太平洋的日出,故命名為「朝日」,目前建物已崩塌,長滿了箭竹、巨木,遼闊的景象已不再了!

    來到了一處溪流旁,要涉水而過,幸好是秋冬時節,溪水清淺,踩著石頭就過去了。溪澗中滿佈披著青苔的山石,滿眼的綠意。


    一段下坡路之後,望見橫跨山谷間的「霞喀羅吊橋」。


    12:10抵達白石駐在所,這是古道上唯一保存良好的駐在所。

    白石又稱「薩克亞金」,日人於1922年在此設置薩克亞金駐在所,除辦公廳與宿舍之外,還設有砲台、瞭望台,四周立有削尖木樁與夯土双層圍牆,民國36年,國民政府接收後改稱「白石派出所」,民國78年最後一名駐警離開而關閉,之後成為登山客的休憩處,安排兩天一夜行程的旅客常會在此搭帳篷過夜。

    團員中有幾位腳程比較快的早已在此用完中餐出發去了,其餘的便在白石駐在所內席地而坐,吃起獵人便當來,便當的竹筒內裝了白飯、半條香腸、滷蛋、一朵花椰菜,還有苦花魚一條。

    抵達白石駐在所不久,天公就不作美,開始下起雨來!為了怕因天候不良視線不佳,到天黑還走不到養老出口,於是匆匆解決了午餐,穿上雨衣趕路去。

    在此特別聲明:本文的內容資料及相片多由領隊羅飛小姐所提供,個人因怕腳程落後,一路急著走,無暇拍照,只拍得少少幾張而已,在此向她致上萬分的感謝!

    從白石駐在所到白石吊橋將近二公里的行程皆一路下坡,走得腳指頭好痛,回來後發現兩隻腳拇指腫脹,過了幾天還開始烏青!


    終於抵達白石吊橋,這座吊橋建於大正十年(1921),橋長145M,深90M,橫跨在薩克亞金溪上,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了!

    在出發前約半個月,聽說白石吊橋損壞封閉,無法走全程,但沒幾天又宣佈已修復,才鬆了一口氣。

    吊橋高懸於峽谷之上,走在雨後溼漉漉的橋上,對面山頭有雲霧氤氳縹緲,下望溪谷,溪水湍急迂迴曲折於群山之間,風景是優美的,但雨中濕滑,高高的橋上冷風陣陣,只想趕快走到對岸…!



    多年前走過養老白石吊橋這一段路的人必然會說路況太好了!既平坦又舒適,但這幾年來,每次颱風過境,古道上便多了坍方處,嚴重的坍方就得封閉原有路徑,另闢高繞及下切的小路,這些小路大多陡峭難行。

    在過了白石吊橋後不久,就遇見主道路封閉,開始下切,我走在前頭,猛一看見前方情景,立馬回頭向老公叫道:「有天梯!」只見山壁上一道圓滾木舖就的梯子垂直而上,讓人看了頭皮發麻!但已走到這步田地沒有回頭路,硬著頭皮爬上去,到了梯頂,發現更高的山壁上還有一道天梯在等著!

    當時,只想拼命地爬完梯子,就這樣四肢並用,好像也沒花多少時間就爬上去了!事後回想,當時雨中濕滑,萬一不小心摔落可能狀況非常不妙!



    之後,開始之字形下切,路又濕又滑,小心翼翼地走了半個多小時,終於抵達主道路,居然在道路封閉口發現了一輛機車,不禁歡呼起來,這輛機車說明了此後的路是較平緩的,辛苦已經過去了!



    繼續前行,抵達武神駐在所,它設立於1922年,那時霞喀羅警備道路剛完工,幾年後,因警力配置而被裁撤。

    雨越下越大了!匆匆地趕路,路過馬鞍駐在所也無暇停留。

    馬鞍駐在所於1922年設立,海拔約1460公尺,國民政府接收後轉為馬鞍派出所,於1959年廢棄。

    馬鞍駐在所的楓香林是古道上著名的賞楓所,大夥兒因雨而匆忙錯過,十分可惜!領隊於12/10帶了第二團來,他們運氣好,一路天朗氣清,補拍了一些楓林的照片,讓第一團的我們過過乾癮。






    抵達竹林區,翠綠的竹子筆直參天,行走其中,彷如走入了王維詩中的幽篁裡。


    終於,走到了步道養老端入口,抵達停車場時,是16:10,上了車,司機說:「你們這團真猛!」

    霞喀羅古道風光如畫,走進其中,便走入了大自然的懷抱中,走完這一趟,身體是疲憊的,但心靈卻充滿了歡喜,彷彿完成了生命中的某個里程碑,這對於去年才做完脊椎與肩關節手術的我來說是別具意義的,我知道,父親在天之靈必是一路看顧我的…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